
近日,武汉工程大学听涛社会实践团走进湖北省16个地区开展“探寻非遗技艺,赓续文化传承”主题“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聚焦家乡特色非遗文化发展现状,探索荆楚瑰宝传承密钥。
本次活动中,实践团先后对武汉汉绣、郧阳凤凰灯舞、黄梅戏、雕花剪纸、孝感米酒、潜江皮影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成员充分利用剧场、学校、工作坊等产地,通过“多点调研+问卷访谈”的模式开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问卷调查、座谈学习、现场观摩等形式多样的调研活动,引导志愿者在社会实践中传承文化、弘扬非遗。
参加活动的80余名大学生游展览、逛集市、听戏腔、品香茗,品味荆楚瑰宝的岁月沉香,感悟传承千百年的工匠精神。实践团成员刘欣炎说:“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承非遗的重要性。非遗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还承载着民族精神。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学习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艺术设计学院李晨如感觉本次活动收获颇丰,她说:“本次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让我更加珍视并渴望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湖北人,我觉得我有义务将所学的设计知识与非遗文化相结合,创新传承的形式和方法,帮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破圈发展。”
从大气堂皇的武汉汉绣到历久弥新的李氏漆器髹饰技艺“金漆匾对”,或是大冶刺绣《星云之梦》……美轮美奂的非遗作品,每一种都让社会实践团的成员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希望能够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更多的青年人学习了解到自己家乡的非遗文化,让非遗能够更好地传承延续下去。未来,我们也会持续关注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发展,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发挥青年人的作用,链接各类资源、搭建联动桥梁,探索非遗传承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成功之路。”武汉工程大学听涛社会实践团指导老师马秋芬说。
据悉,武汉工程大学听涛社会实践团曾获2024年团中央“乡村振兴青春笃行”计划全国示范性团队等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多次。在本次调研活动中,实践团成员共计调研全省32个非遗项目、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38场、撰写心得体会120余篇、拍摄照片2000余张。
Powered by 快三大小双单挂机软件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